第一章 構建研究生思政教育體系 強化教育管理服務工作質量
“十三五”以來,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促進學?!半p一流”發展建設的中心任務,堅持將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以黨建為核心,服務學生為主體,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為兩翼,探索建立“分層次、立體化、全覆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強化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水平,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逐步提升。
以政治建設為基礎,抓實黨建育人
堅持以黨建為核心、以黨建引領研究生教育培養,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力爭做到鞏固與創新并舉,同時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學科優勢,以黨建育人為著力點,以人才培養為落腳點,扎實推進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學校不斷創新活動內容與載體,開展“雷鋒與立德樹人”主題論壇、研究生骨干培訓班系列活動、“學術道德講座”、“一·二九詩歌朗誦”、《我和我的祖國》微視頻拍攝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進一步弘揚研究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廣大研究生甘于奉獻,敢于拼搏,積極奮斗,推動研究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學術道德講座
以整體聯動為抓手,強化思政育人
學校進一步夯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礎,完善校、院、導師、輔導員多級聯動的研究生管理機制,不斷加強研究生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各學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全面指導學院的研究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導師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構建高效的校院聯動的研究生黨建與思政工作二級工作體制,推動建立研究生工作人員與導師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黨建與思政工作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共選聘9名專職研究生輔導員和12名兼職輔導員,逐步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的研究生黨建和思政工作隊伍。
努力探索“日常教育+主題教育”“線下教育+網絡思政”新模式,打造研究生教育品牌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面向研究生新生開展“走好研途第一步”入學教育活動,圍繞安全教育、儀式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學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五個模塊開展教育。面向中間年級研究生開展學風教育、道德與科研規范教育,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面向畢業年級研究生開展學位教育、感恩教育、文明離校教育,培養研究生的社會責任和愛校榮校意識。針對全體研究生重新構建研究生榮譽體系,發揮評優的導向作用,舉辦“研究生學風建設表彰大會”,開展“校長獎章”“沁研學子”“優秀研究生標兵”“優秀研究生干部”“十大魅力學子”評選活動等先進典型宣傳活動。持續推進“智慧研工”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引進學生管理系統,不斷優化“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會”微信公眾平臺,支持學院廣泛運用新媒體加強網絡思政平臺建設,通過線上線下全面覆蓋,實現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網格化宣傳教育矩陣。
研究生科技文化節
以價值引領為支點,推進科技文化育人
強化入學教育,融入校史校情、學術道德規范、時事政治等內容,引導研究生嚴于自律、奮發成才。注重儀式教育,以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為載體,激發學生愛校榮校之情、報國成才之志。大力引導和支持研究生創新實踐教育,積極推動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堅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育人原則,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實踐教育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強大合力;不斷強化研究生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設立“研究生創新創業基金”,成立研究生會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積極支持研究生參加國內、國際高水平學術科技競賽?!笆濉逼陂g,在校研究生踴躍參與各類創新實踐活動,累計獲得省級上獎勵332項;研究生共有82個創業項目成功注冊公司,其中有29個團隊獲得湖北省大學生創業項目資金扶持,1個團隊獲得武漢市大學生創業項目資金扶持,累計金額114萬元。
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實踐挑戰賽銀獎
此外,積極舉辦和開展研究生輕體運動會、“沁研杯”籃球賽、“沁研杯”乒乓球、“沁研杯”研究生羽毛球聯賽、研究生攝影大賽、研究生新年晚會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切實增強研究生的獲得感、榮譽感、認同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綜合素質。
研究生輕體運動會
研究生元旦晚會
“沁研杯”研究生羽毛球聯賽
以培養目標為指引,夯實資助育人
優化研究生獎勵資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獎、貸、助、補”四位一體的研究生助學體系,持續夯實保障型資助,探索完善發展型資助。完善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社會公益獎學金以及校內評優選先的獎勵制度,設立“許家印”“鈮鋼”等一批社會獎學金。認真做好各類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的評定、發放工作。學校按規定統籌利用科研經費、學費收入、社會捐助等資金,設立“三助”崗位專項經費,按照“核定崗位、公開競聘、擇優錄用、定期考核、按勞付酬”的原則,加強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科學化管理。進一步加大對研究生特困群體的幫扶力度,及時為家庭經濟困難和遭遇突發事件的研究生提供幫助,切實幫助研究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多措并舉,切實創新育人手段、提升育人水平?!笆濉逼陂g,累計發放助學金8746.8萬元、國家獎學金703萬元,學業獎學金8467.2萬元,社會獎助學金132.4萬元,受助研究生覆蓋面超過90%;饒紅亮老師榮獲2017年“湖北省學生資助工作典型個人”榮譽稱號。
第二章 改革研究生培養教育模式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以教育資源優化為重點,夯實人才培養的基礎
按照學碩、專碩、本碩連讀、碩博連讀、博士、來華留學研究生等分類制訂培養方案104份,針對培養方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課程,積極深化改革創新,建設研究生在線課程49門,全英文課程(國際化課程)11門,建設核心課程9門,編寫研究生教材14部。國家級專業學位案例庫入庫5項,其中1項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建立了12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83個校級實踐基地,實現專業學位點100%覆蓋;獲批省級教研項目11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課題5項?!丁叭p-三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得2018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以培養模式改革為亮點,培植人才成長的沃土
為推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陸續實施本碩連讀“拔尖人才培育計劃(3+1+2)”、本碩博連讀“卓越人才培育計劃(3+1+X)”、“碩博連讀”、“直攻博”等選拔機制,著重選拔一批具有研究潛質和創新能力的優質生源,并分類制定貫通式培養方案。近三年選拔了443名優秀本科生提前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197名優秀碩士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并建立貫通式人才培養的資助體系,為其潛心科研提供保障;實施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培育計劃,并重點向貫通式人才培養傾斜,著重培育一批有望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原創性成果。博士生安威力提出了一種氣相去合金化制備類螞蟻巢狀多孔微米硅的新方法,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博士生肖涵參與的“降低薄帶鋼生產消耗的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在寶武、鞍鋼、萊鋼等企業廣泛應用。材料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軍和化學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勝平獲得第三屆“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冶金工程專業碩士羅霄獲得第五屆“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榮譽稱號。
以國際交流合作為契機,加快教育國際化進程
積極支持研究生走出去,拓展國際視野。推進研究生國家公派留學、短期出國留學、暑期海外游學、參加國外學術會議等多種國際交流項目,支持和鼓勵選派研究生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笆濉逼陂g,15名研究生成功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項目,160余名研究生獲得學校資助開展短期出國留學交流、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暑期海外游學等國際學術交流項目。我校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人工智能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成功獲批;與奧地利萊奧本大學合作的“建筑材料與陶瓷”雙碩士合作項目成功簽約;“十三五”期間,面向海外共招收來華留學研究生68名。
以培養質量監控為抓手,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
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實習實踐動態監控,同時加強課程管理和質量監控,規范課堂教學管理,推行領導聽課、學院之間交叉聽課、教學督導檢查、學生評教,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每年組織校級督導對17個研究生培養單位進行了包括課程教學檔案、開題報告、聽課記錄、博士中期考核材料、學生評教材料、實踐基地協議、實習實踐檔案及學位論文等的集中教學檢查,通過宣傳、反饋、整改、二次回查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培養質量的監控。
以學位論文質量為載體,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能力
加強學位授予工作力度?!笆迤陂g”,為減少延期畢業對研究生就業的影響,研究生院將學位授予次數由一年兩次增加為一年四次,并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再次增加了三次學位授予工作。研究生學位授予人數逐年遞增,截止到“十三五”末,共授予研究生學位645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8名,碩士研究生6246名。堅持開展優秀學位論文培育工作,成效顯著。共有八批76名博士研究生獲得了培育資助,其中已經結項56人,已結項的博士生共發表論文455篇,其中發表高水平論文391篇,生均7篇。加強對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三次修訂《武漢科技大學關于博士、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取得學術成果的規定》,研究生創新成果豐碩,論文質量不斷提高。近五年,畢業全日制研究生5526人,生均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或獲批專利1.5篇(項)。
以導師動態調整為手段,落實好第一責任人職責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院致力于導師遴選制度改革,自2016年開始實施碩士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年度申請審核制度,著重從思想品德、科研成果和培養經費等方面來審核導師的學術能力。實行評聘分離,導師聘任做到有進有退,有上有下。遴選博士生導師182名,碩士生導師913名(含博導),其中,博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90%,碩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80%。最近一年遴選企業兼職導師336名,聘任的兼職導師為研究生培養及校企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院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新增導師培訓,同時通過研究生院與學院聯動,開展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導師培訓,組織導師定期學習最新的國家政策和研究生培養要求,宣傳師德師風先進典型,不斷提升導師素質。
第三章 實施招生就業新舉措,提高人才選拔和就業質量
以生源質量為生命線,不斷改革人才選拔方式
“十三五”期間,學校為進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不斷創新人才選拔方式,修訂《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碩博連讀選拔培養實施細則》,出臺《武漢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實施辦法》等,并通過進一步優化復試錄取過程管理辦法、提高獎助學金額度和比例、推行暑期學術夏令營和設立優質生源基地等若干措施,進一步改善了研究生生源結構,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笆濉逼陂g,學校招收研究生規模逐年遞增,共招收各類研究生11051人(詳見表1),其中博士研究生505人,碩士研究生10546人(含同等學力申請碩士研究生995人)。
表1 “十三五”期間每年招收研究生數(人)
學生層次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合計 |
博士研究生 | 71 | 85 | 100 | 115 | 134 | 505 |
碩士研究生(不含同等學力申請碩士研究生) | 1561(含在職工碩403) | 1575 | 1735 | 1885 | 2795 | 9551 |
同等學力申請碩士研究生 | 117 | 110 | 135 | 313 | 320 | 995 |
合計 | 1749 | 1770 | 1970 | 2313 | 3249 | 11051 |
以新的宣傳方式為途徑,不斷增強對考生的吸引力
“十三五”期間,學校加大了招生宣傳經費投入,根據學院實際情況給予宣傳經費支持,充分調動學院招生宣傳主動性。積極動員和督促各學院在校內分專業、分班級開展宣傳,鼓勵各學院走出去參加線下研招咨詢會,與考生面對面宣傳答疑。
“十三五”期間,學校加強了聯合培養規范管理,聯系學院和聯合辦學單位,拓展生源渠道,儲備非全日制碩士生源。會同各學院積極拓展同等學力申碩研究生宣傳工作,有步驟有重點推動機械自動化學院、材料與冶金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學院開展同等學力申碩招生工作。
“十三五”期間,學校加強了網絡平臺宣傳力度,開展與中國教育在線等教育平臺的網絡招生宣傳合作,發布招生政策和宣傳文稿。建設和完善手機版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發布我校研究生招生相關信息。定期在校園網首頁創建研究生招生宣傳浮動圖標,掛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鏈接。建立研究生院微信公眾號,開發公眾號內研究生招生專欄。
以為民務實為重點,扎實做好考務工作
“十三五”期間,學校進一步優化研究生招生報名、現場確認、考務、復試、錄取等環節,深入推進自命題二級管理工作,做好學院自命題的安全保密工作培訓和監督,確?!捌桨惭锌肌?;加強復試工作管理,按教育部相關規定做好調劑工作,做好復試錄取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監督,實現“陽光招生”。
“十三五”期間,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我??键c工作安全平穩。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職能部門協同配合、考務工作組織有力、考試過程平穩有序,圓滿完成我校歷年考務工作。其中自命題質量穩步提升,自命題印刷和郵寄安全保密、閱卷登分和復查工作嚴謹細致,考試人數逐年穩步增長(詳見表2)。
表2 “十三五”期間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我??键c人數(人)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合計 |
1460 | 2972 | 3453 | 4482 | 4504 | 16871 |
以服務需求為主線,不斷提高研究生就業質量
“十三五”期間,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就業工作,2018年,學校開設了《研究生就業創業實務及案例分析》課程,納入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強對研究生就業的教育引導;建立用人單位信息庫和畢業研究生生源信息庫,積極搭建線上、線下就業平臺;研究生院領導帶隊,走訪企業為畢業生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每年對畢業生和就業單位進行跟蹤調研,形成年度就業質量報告?!笆濉逼陂g,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就業率為100%(詳見表3)。
表3“十三五”期間每年畢業研究生就業率
(統計數據截止當年8月31日)
學生層次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博士研究生 | 100% | 100% | 100% | 100% |
碩士研究生(不含同等學力申請碩士研究生) | 98.21% | 98.15% | 98.98% | 99.00% |
合計 | 98.25% | 98.21% | 99.00% | 99.03% |
(研究生院提供)